《鸣潮》的游戏背景设定在一个充满未知与探索的世界。玩家扮演一位漂泊者,在找回记忆、寻找自我身份的同时,结识无数的共鸣者同伴,并一起踏上跨越悲鸣的旅途。游戏主打高自由度的动作战斗玩法与丰富多样的开放世界探索,试图为玩家带来全新的游戏体验。
然而,在试玩过程中,我们发现《鸣潮》在多个方面仍然存在明显的问题。首先,剧情内容方面,新手引导阶段过度灌入设定,导致玩家难以迅速理解世界观和机制。角色发言频繁出现雷区,给玩家带来了困扰。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玩家的沉浸感,也降低了游戏的整体质量。

其次,在系统优化方面,《鸣潮》同样存在显著问题。尽管一些玩家在使用轻薄本时未发现明显影响体验的bug,但社交媒体上充斥着玩家对优化问题的吐槽。甚至有玩家发现,同时运行《原神》时,《鸣潮》的优化问题就变得不明显了。这显然不是一款新游戏应该有的表现,也让玩家对游戏的稳定性产生了质疑。
在战斗设计方面,《鸣潮》表现中规中矩。游戏以QTE为主要输出手段,比简单的点击操作稍显复杂。角色普攻和技能伤害较低,而协同技能伤害则相对较高,这要求玩家在游戏中注重角色之间的配合。然而,升技能所需的消耗也相当可观,增加了玩家的负担。此外,战斗机制繁多且怪物特性复杂,也给玩家带来了一定的挑战。

尽管如此,《鸣潮》仍然有其独特的亮点。其中,声骸系统便是一个值得称赞的设计。它颠覆了传统的圣遗物玩法,成功构建了“大世界探索—角色养成—战斗”的闭环,增强了玩家对大世界二次探索的动力。同时,多样化获取途径和独特的变身机制也为游戏体验增添了更多乐趣。
在建模方面,《鸣潮》的角色模型虽然沿袭了《战双》的风格,但整体效果依然出色。然而,地图设计缺乏创新,让人感觉有些敷衍。音乐方面,游戏中缺乏令人印象深刻的背景音乐或战斗音乐,与《原神》等游戏的音乐相比,确实相形见绌。
此外,《鸣潮》在继承《原神》游戏框架和玩法的同时,并未深入挖掘其成功的精髓。米哈游的《原神》之所以能够持续吸引玩家,关键在于其出色的角色设计和塑造能力。而《鸣潮》在这方面显然未能发挥出色,其付费模式更多地依赖于“卖强度”和“卖数值”,而非打造独特的角色IP。
总的来说,《鸣潮》在公测后虽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热议,但其在剧情内容、系统优化、战斗设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容忽视。然而,作为一款备受瞩目的新品,《鸣潮》仍然有机会通过后续版本的优化和改进,为玩家带来更好的游戏体验。我们期待库洛游戏能够超越追随者的角色,成为《原神》的有力竞争者,为玩家带来更多精彩的游戏选择。